說到兒時,說實話記憶有些模糊,但是有些鮮明的片段卻總在不經意時跑出來。
讀了楊茂秀老師的這篇〈好故事,好老師〉,想分享一下自己對於故事的想法與感覺。其實,也是幫自己做紀錄吧!
小時候家裡有工廠,所以爸爸媽媽都在忙,但我有個聰明的媽媽。她買了一套「中國童話故事」,那是我小時候最常看跟聽的故事書(有注音也有錄音帶)。
我甚至還記得裡面有一隻熊,他叫「邦邦」,他會唱一首歌:「我是大熊邦邦,這個名字響叮噹,我是百獸的大王,上山打老虎,上天擒太陽。」
邦邦的身邊有隻跟屁蟲,整天就是捧他,於是故事的最後,邦邦就因為太過自負,害了自己。
於是我從這本故事書裡,學會了「唱歌」,實在是錄音帶裡的聲音太有趣,所以不知不覺就跟著唱了起來。我也學會了不能「自滿」,不然就跟邦邦一樣,會被大家討厭,會讓自己陷入苦境。
這是第一個鮮明的印象。
第二個是,我永遠記得,我用了一雙筷子,跟自己說了一下午的故事。
那天是下午,工廠裡沒有其他人,陽光從西邊的鐵門縫斜射進來,我坐在圓凳上,看著鐵桌上面那一雙免洗竹筷。
不知怎麼的,左邊的那一支筷子,忽然就變成一艘船,左手拿起來開來駛去;右邊那支當然也不甘示弱,變成更棒的船,兩邊就追來追去。後來,他們變成魚啊、海豚啊、鯊魚啊、變成海鷗、變成鳳凰、變成……
就這樣變來變去,左手跟右手,嘴巴跟耳朵,就這樣演著、說著、看著,直到天色暗了,媽媽喊著快來吃飯才結束。
第三個是,我在小學時(忘了是幾年級)自己寫了一個劇本。
那時一個作業,應該是音樂課的作業吧,作業是要錄一段故事,一組人一起錄。
我那時想我們可以自己寫這個故事,比較好玩,但沒人想寫,所以我就自己寫了起來。
開著家裡那台286電腦,還要輸入指令,配著單色的螢幕跟一台超慢的點矩陣印表機,一字一句的寫下改編版的童話故事(忘了是改寫小紅帽還是其他的)。
令我驚訝的是,我那時實在是為此著迷,故事裡面有開舊木門的聲音,我竟然還拿了錄音帶盒,就自己在那裡開開關關,試圖用錄音機錄出自己想像中的,「ㄍ一ˇ ㄍㄨㄞˊ」的聲音。
在外套裡用嘴巴吹氣,自以為是風的聲音;在大臉盆下面用蓮蓬頭沖,自以為是雨的聲音,還有就是自己演老的、演小的、演可愛的、可憐的,各式各樣的聲音。
楊老師在文章裡有一句:「故事其實是很神奇的老師,說故事的人、聽故事的人總是從故事裡學到很多東西,故事也就因此成為朋友、成為一生的伴侶。」
故事有個很重要的功能,就是讓人「想像跟模仿」。
我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小時候一樣玩一種遊戲,這遊戲就是在睡覺的時候,躺在床上對吧,雙手向前一伸,握住了想像中汽車的方向盤,然後就四處去遊蕩。
好玩在哪?我很幸運,我跟弟弟一起睡,他總是陪我一起玩,因為一個人在玩,另一個沒法睡(哈)。
怎麼玩呢?首先,我們會假設一個狀況,我們要出門去辦事情,但是要開車,於是我們就會開始演:
右手打開門,跟家人道再見,打開車門,坐到車上,插鑰匙,發動,然後就是最好玩的蹦阿蹦,因為在彈簧床上,這個人開著車,他哪裡都可以去,但有個重點,過程一定要跨過個窟窿,然後車子就會振動,我們就要用屁股假裝振動,如果你用俯角看的話,那就是兩個小孩子一直躺在床上蹦來蹦去。
這樣的遊戲可以每晚都玩,玩到我弟(大部分是他)說:沒油了(他想睡了),該回家了。
然後我就會說:喔……可是我還是一直說一直說,然後你就會聽到依稀的回答,喔……、好……、嗯……,然後就是打呼的聲音了。
最後我就會將棉被拉上,很滿足的睡去。
如果你也玩過這遊戲,請記得要跟我說,表示我們應該是同個年代的。
小時候的心是很單純的,看到什麼都很新奇,可是愈長愈大,我們被要求少說、多聽,少講、多看,被考試壓得喘不過氣來,於是,身邊一樣的景色卻變得枯燥,因為那顆童心漸漸褪色。
最近,我又試著講故事,試著讓身邊的那群還在讀書的孩子(國中到高中),生活中多些色彩。想說的還有好多,下次再說吧,哪天,我還要再玩一次小時候的遊戲,我想那比什麼都更能紓壓。
該說晚安了,
晚安。
by 偉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