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

小孩想要的暑假!

這期,鄭端容校長委請一位都市型小學的主任,對五年級三個班的學生,就「這個暑假你想做什麼」一個問題做調查。回答是開放式的,請孩子寫在A5的紙張上,收回答卷95份。

以下是幾篇回卷(已將小孩的姓名班級拿掉了)。我一直邊看邊笑......








以下是鄭端容校長本期的文章。

文:鄭端容

「一年容易又暑假」,這常是家有小學生的父母們又期待又畏又煩的感慨。孩子要上學的日子,或許有接送的勞頓,但是,從上學到放學,父母們總是可以有固定的一段時間,放心做自己。但是暑假一到,無論是家庭起居、上班作業、休閒形態、人際交往,全都必須配合調整。尤其親子互動的時間既長又密切,能與心愛的孩子長時間黏膩在一起固然窩心,但教與養一事,實在也很累人。如此折騰近兩個月,常令年輕的父母們精疲力竭,指望著快快開學。另外,也有家庭是計畫好某些活動,等著孩子放暑假參與,不過,再怎麼說這也都是因為孩子「放暑假」。

至於對孩子們來說,放暑假應該是一種:「生活將有自由空間,將有新鮮事發生」的期待。學校生活當然應該有學校生活的快樂和功能,但是對個體而言,畢竟是處處、事事都在團體一致的規範中被束縛著,像:什麼時候上課下課、要上什麼科目、什麼內容、上多少,做什麼活動、怎麼活動,幾乎都不由他。暑假裡最大的解脫是不必「到學校」了。理論上,在暑假裡,孩子可以跳脫學校教育不得已加在孩子身上的桎梏,過一段可以回到童心的生活;過一段可以滿足他童稚需求的生活;過一段可以適他性的生活,過一段可以喘口氣的生活。

看看現在小學生的學校生活,還真忙碌緊湊。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上午八點以前上學,一、二年級十二點放學,三、四年級一週裡有一天十二點放學,到了五、六年級則每天都必須到四點過後才放學,如果是參加課後班的就六點放學。每節課四十分鐘,中間休息十分鐘,一節接一節的上,一直到放學。如果是參加特別社團,像音樂、球類等,那下課後還要留下來練習。放學後也閒不得,老師指定的回家功課是當然的作業,其他幾乎多數的孩子都要上安親班,到那裡再上課,補習重要科目,提升考試成績,然後做家庭作業,一直到父母下班來接。還有許多小孩每週要去上幾次英語班、數學班、作文班或跳舞畫畫等才藝班,為的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(我對這句話極端厭惡)。也因為父母忙,沒辦法,於是,週六週日的時間也用上去了,孩子的喘息空間也填滿了。又閱讀很重要,所以透過政策在推行,規定上課之餘要看書,要上圖書館。我閉上眼睛,在腦海裡試著以一個我熟識的小孩當主角演這劇本,看得心疼,看得窒息,我心想,好在有暑假而且暑假也快到了。

為想知道現時孩子們暑假生活型態和孩子們的心聲,我委請一位都市型小學的主任,對五年級三個班的學生,就「這個暑假你想做什麼」一個問題做調查。回答是開放式的,請孩子寫在A5的紙張上,收回答卷95份。我無能這樣就要做研究分析,只是看到有些孩子天馬行空,寫他的「想」做,像:要搭遍全世界的高鐵;有些孩子立足現實,寫他的「可」做,如:要把游泳學好。再看看各個孩子所列項目,孩子的個性、個別差異躍然小小A5紙上,也依稀看到各個家庭平時的生活風格。我下列舉的例子都是有複數孩子作的答,也是讓我比較有所感的。

.幾乎大部分孩子都會上安親班或某些才藝班、補習班。這是各班老師一直都了解的情況。有些孩子雖然沒有在答卷上顯示,那是因為這已是他們生活中的當然。
.孩子們歎息著如果可以不必上「XX」班多好。
.我要把「XX」學好。這都是屬於學業方面的。也有相當多的孩子期許自己學好遊藝,如棋藝、游泳、騎車、打球彈琴等。
.孩子們說希望不要有暑假作業。
.好多孩子立志要看完很多本書,最多的說40本。
.好多孩子自願要去圖書館當志工。這是學校的地緣關係,也是回卷中唯一的志工項目。
.孩子的戶外活動大多是騎腳踏車、踢球、去公園玩。
.幾乎所有孩子都宣示,在暑假裡他要大玩特玩電動,要看電視看到夠。
.不論是想像的或真實的,孩子們的家庭活動最普遍的是外出遊覽,有國內的有國外的。
.好多家庭都計畫暑假要帶孩子去探望阿公、阿嬤,外公、外婆。
.孩子們希望去遊山玩水,焦點幾乎都在出遊、新奇、時尚,少有著眼親情的互動或探索大自然的意識。
.有多個孩子希望暑假裡能好好睡個大覺。
.有四、五個孩子表示要幫忙帶弟妹要教弟妹。有十多個孩子提到與家人朋友的人際互動。有十個孩子提到要做整理房間等家事。
.有一個孩子說他要畫一張捷運圖,是其他人沒有提及的活動。
.其他兩個孩子一個提了40項想做的事,明顯看得出他對甲蟲的興趣,又可看出他對賽車的器具及賽事強烈的關心。另一個孩子提了30項想做的事,他要觀察土星,他希望能與貝克漢和美國總統握手,其他則看到他對太空、對飛行、對航空器的熱中。

這兩個孩子是95個人中獨獨具體提出對大自然探索議題的兩個人。總之在跟大家一樣的時間內能寫出這麼多空想夢想,也真不容易。看完孩子們的回卷,覺得孩子們內心裡還是很想做一個大人所期許的「好孩子」,只是我們的期許,好像讓他們的腦筋和生活,好拘謹、好疲累。也只能感嘆的說:成長好辛苦。(右頁為小孩回卷摘錄)

鄭端容
台北莒光國小卸任校長。譯有《人性的陶冶》。是一個會在捷運上聽mp3的阿嬤。


(刊於《兒童哲學》第6期,2011年6月出刊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